十多米外就能闻到刺激性气味,黑色液体从破桶里流出,被污染土壤装填了1700多个编织袋、重达80吨;毒性强且致癌的化工废料,被随意倾倒在河坡上,随时可能导致大面积水体严重污染……近日发生在安徽两县的危险化工废料倾倒污染事件触目惊心。“被污染”毒性强易致命安徽利辛县境内的倾倒点,是在该县丰桥村一个废弃的窑厂旁。记者在现场看到,刚从土里挖出的数十个铁桶和塑料桶集中堆放着,开裂的桶流出黑褐色液体,几十米外都能闻到恶心的刺激性气味。二三十个工人戴着口罩,用铁锹挖起被污染的泥土,装入白色编织袋,被污染的泥土装袋后数量达1700多袋。
涡阳县境内的倾倒点则紧邻向阳河,数十个塑料桶堆放在一起,被倾倒出来的黄色化工废料,距河水不足一米,水面上泛着厚厚的白色泡沫。周边村民反映,这批废弃物是大约两个月前倾倒在河边的。
利辛县环保局局长马大庆告诉记者,环保人员对废弃物进行了取样,经安徽省环境监测中心化验分析,确定为危险化学物,其中的主要成分二氯苯、溴苯胺、二甲基硝基等毒性严重,有的可能致命。接到群众举报信息后,利辛县成立了应急工作小组。目前,利辛县和涡阳县两处危废现场被全部清理,废料和被污染土壤被装车运往滁州进行无害化处理,经测量,其中仅利辛县境内被污染的土壤重量达80吨。
据利辛县公安局副局长孙亚峰介绍,嫌疑人供述向两县倾倒的废弃物约22吨,系来自江苏的一家化工企业。这已不是第一次在利辛县发现跨省倾倒化工废料。2009年,利辛、涡阳两县发现了千余桶来自某制药公司的化学废料,其中400多桶被倾倒或出现泄漏,造成利辛县阜涡河长达10公里河段的水质受污染。跨界倾倒曝出黑色利益链警方已抓获了5名犯罪嫌疑人。
据犯罪嫌疑人交代,家住江苏大丰市海洋经济综合开发区附近的卞某某利用其在当地的人脉关系,与同伙梁某从开发区一家生产化工原料的企业拉出20多吨、约160桶化工废料,并从该企业获得了每吨700元的处理费用。随后,卞、梁二人又以每吨400元的处理价格,将废料转交给在江苏打工的邱某某等人。邱某某是安徽涡阳县人,常年从事废品收购。
他和卞、梁谈好价格后,利用自己熟悉的便利,专程返回涡阳县,接应这批化工废料。废料被运到涡阳县和利辛县交界处。邱某某又找来当地村民,一些化工废料被倾倒在窑厂旁的水沟内,装有废料的塑料桶和铁桶被卖给废品收购站。邱某某等人因此获利9000多元。
“这批废料如果在江苏省进行无害化处理,成本花费在10万元以上,但卞某某等人支付给邱某某的处理费用9000多元,加上运输费用,总共只有1万多元,两者悬殊极大。”利辛县公安局治安大队副大队长刘子亚告诉记者。在利辛县此次事件以及2009年的跨省倾倒化工废料等污染事件中,都存在着黑色利益链,操作隐秘,分工细化。
据孙亚峰介绍,此类犯罪行为从企业至农村倾倒化工废料的下线之间,经常会有四五个环节,一些企业明知废料危险性,仍与下线签订危废处理合同。从企业接手废料的二线中间人,有的还拥有一两个自己注册成立的化工废料处理公司,打着无害化处理的幌子,一边骗取国家补贴,一边将本应无害化处理的废料转手给下线。三线中介、四线中介接手危废后,再以更低价格转给外地打工者,把废料运到农村偏远地区。警方在侦办案件过程中发现,这样的利益链与化工企业产业群有着密切关系,并且呈现随着化工产业群迁移而转移的趋势。
据安徽省环境监察局局长黄建树介绍,从全国范围内看,跨界倾倒化工废弃物已成为多发的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安徽省环保部门在2009年、2010年、2011年三年内发现近十起跨省倾倒危险废料污染事件,这些化工废料大都名列国家危险废物目录。“一吨危废无害化处理费用至少要在3000元以上,在地下交易中,上线的价格仅仅每吨百元甚至几十元,可谓暴利。”据新华社 .blkComment p a:link{text-decoration:none}.blkComment p a:hover{text-decoration:underline}.icon_sina, .icon_msn, .icon_fx{ background-position: 2px -1px}.icon_msn {background-position: -25px -1px;}.icon_fx {background-position: -240px -50px;}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
本文关键词:28圈下载地址,28圈下载地址最新版V7.24.568,28圈下载地址(中国)官方网站·IOS/手机版APP下载/APP
本文来源:28圈下载地址-www.yg8882.com